我院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等三个研究方向,旨在着力培养政治可靠、作风过硬、理论深厚、学术精湛的马克思主义后备人才。经过持续建设,形成如下特色与优势。
1.学科建设基础厚,创新平台宽,学术影响力较强。本学科以社科大马院为建设主体,学院专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含副教授)11人,博士学位13人。已形成一支年轻化、科研能力强的学术队伍,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学科成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3项,参与中央马工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10余项;主持教育部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项目2项、一般项目7项、后期资助1项,立项一批团中央、民政部、北京市社科基金等省部级项目40余项。在人民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发表CSSCI、北大核心文章50余篇。多人为国家或省级马克思主义领域专业智库研究人员,多人次获得省级青年拔尖人才、扬帆计划、思政课特聘教师等人才称号。本学科学术支撑平台丰富,发展潜力足,建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高等研究院、思想政治教育高等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较充分地满足了本学科建设需要。
2.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校特色,准确定位学科发展方向,强化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注重发挥服务社会功能。本学科三个研究方向都经过了充分凝炼,在学术上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这些研究,能够从整体上提高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水平,形成鲜明的理论特色。同时,本学科的研究既考虑国内该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动态,又考虑社会需求、现实实际,研究内容应用性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一是结合学校专业特色,突出与哲学、心理学、历史学、党史党建、信息科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等方面研究优势明显。二是聚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在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国外诚信观教育、党的政治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及实践教学等问题的研究上产出了一些重要成果。三是坚持理论服务实际,依托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高等研究院、思想政治教育高等研究院等新型智库,积极为党政决策部门建言献策,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科研育人理论与实践等方面成绩突出。
3.坚持学科建设服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有效将学术成果转化到思政课教学与日常思政工作中。一是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思政课的支撑作用。强化对各门思政课教学内容、方法、重点难点、教学课件、实践教学、网络资源等方面的研究和建设。立足于社科院学术大家多、科研实力强的“教情”,着眼于学生文史哲专业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学情”,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成果向思政课教学转化,举办系列“学部委员形势与政策报告会”,开展“领导干部上思政课”系列活动,开设“马克思主义学术名家大讲堂”思政专题课,着力打造三大系列“思政金课”。谋划推动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按照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要求建设“形势与政策”课。二是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支撑作用。依托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以科研育人工作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研究、咨询、协作、交流”等重点任务,研究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加强与学工系统的协同攻关,提出具有工作指导性和理论前瞻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提供学术资源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