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掠影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活动掠影 -- 正文

首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21人论坛在京举行

发布日期:2020-11-30   点击量:

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育人、科研育人,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青年学子之间的学术交流,提升当代青年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切程度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11月27日,首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21人论坛(简称“21人论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首届“21人”出席论坛并发言。

论坛与会人员合影

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王新清发表书面致辞,并期许将“21人论坛”建设为当代马克思主义青年人才的培养沃土和锻造基地。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社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林建华在致辞中指出,“21人论坛”的举办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科教融合、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为学生搭建与高层次科研人员交流学习平台的一次有益探索。社科大科研处处长王炜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在研究生科研创新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建设进行了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志刚,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贺新元,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班子成员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楠主持。

李楠主持开幕式

王新清作书面致辞

林建华致辞

王炜致辞

开幕式后,林建华作了题为《百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逻辑机理》的专家报告,专家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邓淑娜主持。报告从五大问题入手,指出中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使中国共产党人最终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而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做到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之“的”。只有掌握这一“结合”的新时代逻辑的政党,才是不可战胜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的政党。

邓淑娜主持专家报告

林建华作专家报告

主题发言第一阶段由林建华担任点评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本科生徐思宇、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潘沈阳、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张佳佳、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杨芳分别作了题为《重大疫情下网络话语表达的变迁∶话语理性的否定之否定》、《资本主义劳动非物质化的马克思主义阐释》、《资本逻辑主导下的城市地下空间生产》、《"第二条道路"何以科学? ——澄清关于马克思主义"两条道路"思想的一种误解》的发言。

林建华作专家点评

第一阶段主题发言

主题发言第二阶段由陈志刚担任点评专家,清华大学本科生潘宇昂、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孟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邢海峰、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袁艺鸣分别作了题为《从政治解放到人的解放∶路径转变中的市民社会指向》、《饭圈文化中的意识形态引领研究》、《唯物史观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立场反思》、《历史唯物主义与生命政治学的中国道路初探》的发言。

陈志刚作专家点评

第二阶段主题发言

主题发言第三阶段由贺新元担任点评专家,南开大学本科生岳小清、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吴周阳、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刘书文、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柴玉振、国防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吴奕澎、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刘敏、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李建肖分别作了题为《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可能?——对"新共产主义"的回应与批判》、《"新革命史"视域下川陕苏区石刻标语对农民的动员探析—以通江县为例》、《网络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特点与危害分析》、《党的全面领导制度∶ 具体涵义、内生逻辑和制度效能》、《从现实的人到现实生存-马克思恩格斯战争观的生存论解读》、《网络民粹主义的话语模式与治理路向》、《重新理解自然辩证法的革命性--兼驳关于自然辩证法革命性的质疑》的发言。

贺新元作专家点评

第三阶段主题发言

主题发言第四阶段由社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维国担任点评专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陈若芳、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杨援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宋国栋、安徽大学硕士研究生武豹、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张宇、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熊杰分别作了题为《恩格斯对资本主义保护关税制度的本质批判——透析中美经贸摩擦升级的理论利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内涵、挑战与提升》、《列宁世界历史思想再建构》、《提升网络空间主流话语引领力的三重维度》、《在区块链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可能性》、《在现实与可能之间∶新型经济全球化的未来走向》的发言。

王维国作专家点评

第四阶段主题发言

“21人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科研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思创社科”科研育人矩阵承办,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教融合改革后举办的第一个大型活动。自征稿启事发布以来,各高校、科研院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专业青年学子积极参与,“21人论坛”具有以下三个特色与亮点:一是与会代表少而精,每届遴选21位青年马克思主义优秀人才——尤其选拔对现实有深入思考、全面理解、深刻见地、人文关怀、实践导向的青年学子——作为正式代表出席论坛,正式出席代表人数即限定为21人;二是不限定具体主题,论坛欢迎各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相关文章,尤其欢迎对学科前沿和社会热点问题有思考有钻研有见解的投稿文章;三是主题报告形式新颖,论坛为每一位正式代表安排主题报告时间,并要求采取类似TED演讲模式做主题报告。

在开幕式上,论坛正式发布了“21人论坛”徽标以及“社科红”。徽标由书法圆形、数字“21”、红船、党徽以及论坛中英文构成。数字“21”寓意丰富,既代表与会的21位青年,还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更代表着在21世纪里,青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中国以及世界的新发展;论坛名称的中英文名称则表示既要聚焦中国,也要放眼世界;“红船”是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红船”下流动的水纹则由“七一”字样转化而成;最外层的书法以黑色起笔,笔墨将消处由党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给黑暗的旧中国带来了光明与生机。徽标整体象征着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不断推进,而“21人论坛”是助推剂之一。“社科红”的印刷颜色参数CMYK为28、100、100、0。“28”代表的是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到1949年走过的光辉历程;两个“100”代表中国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也代表着我们希望以充分的准备不负各位满满的期待;“0”既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党和国家每次奋斗的圆满结束,更是美好未来的新生。

“21人论坛”徽标及“社科红”

未来,“21人论坛”将继续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力求带动、影响、引领更多青年学子成长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记者:吕星卓 摄像:李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