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融合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科教融合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术名家大讲堂】第八期云端开讲: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韩喜平谈“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发布日期:2020-05-12   点击量:

为提升我校师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水平、拓展研究视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术名家大讲堂”第八期于5月8日下午通过线上渠道如期开讲。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喜平教授做主题为“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学术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学校其他学院的本硕博师生代表,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师生聆听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维国副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韩教授先以“牛顿在鼠疫期间得出三大发现”“普希金在霍乱期间达到创作巅峰”等小故事吸引了同学们的兴趣,更勉励马院人于新冠疫情期间奋发图强、笔耕不辍,学会从疫情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接下来,韩教授分三个部分阐述了“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原因、重要性与措施方法。在“新时代要求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这一部分中,韩教授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创建着一整套更加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时代的中国既是发展中国家学习借鉴的目标,更是世界瞩目的焦点,这就要求我们“从理论上解释中国之治,从实践上探索强国之道、从思想上破解世界问题、从文化上形成示范效应”,归根结底,是在要求我们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步伐。

在“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的论述中,韩教授首先指出,任何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构建都要有一根本理论作为领航指导。在中国共产党人立党立国的过程中,我们一直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既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能够深刻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我们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指导,具有真理性、科学性的理论价值,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过程中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具有革命性的实践价值。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指导和推动人们的实践过程,其自身又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因而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领航指导。

在最后一部分中,韩教授重点介绍了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具体举措,包括坚定文化自信,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立场推动中华文明的创新发展;摆脱“学徒”思维,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断创新;立足中国国情,坚持问题导向,总结归纳中国和世界的发展经验;坚持批判性思维,对哲学社会科学元问题进行追问求索等。

为达到预期效果,韩教授精心准备,特意选择在电视台录音棚授课,如此用心之举令在场师生十分感动,纷纷报之以热烈掌声。韩教授的讲座资料翔实、语言生动、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性。极大鼓舞了广大师生钻研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情,激励着社科学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厚积薄发,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