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尚未完全结束,为了增加我校师生的思想交流,促进学术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长江学者系列讲座”第一讲暨“马克思主义学术名家大讲堂”第九讲于5月16日在线开讲。本次讲座邀请到授课专家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田鹏颖教授。田教授是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宣传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影响力标兵人物,曾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奖项。田教授为参加讲座的校内外老师、本硕博学生做了题为“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创新发展和时代意义”的学术报告,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维国副教授主持。
在讲座一开始,田鹏颖教授先指出了一种长期存在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引用的概念和范畴80%来自于西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仍有待加强。诚然,学习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无可厚非,但是一些学者奉西方的话语体系为圭臬,用西方的话语体系来解释中国的改革开放,来检验我们的理论和实践。通过这一现象,田教授引导我们思考我们应该用什么理论来解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要用什么理论来构建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体系?田教授指出,我们必须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来深刻阐释改革开放,也只有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才能解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紧接着,田鹏颖教授分享了他在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感想和体会:
第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基本旨趣。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同时把唯物史观与达尔文的伟大发现相提并论。田教授为我们揭示恩格斯所指的“基本事实”背后蕴藏的关键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马克思发现唯物史观的逻辑入口,是理解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支点,更是认识和改造社会世界的核心中枢。
第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僵化、活化。马克思关于矛盾的观点是在马克思对形而上学与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创造和发展的。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坚持了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然而在苏联的发展中却逐渐走向僵化,社会矛盾学说被忽视、曲解,形成了独特的苏联模式,而苏联模式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检验下却表明其并不适合中国,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当时的社会矛盾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调查研究,明确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社会矛盾,需要深入分析人民内部矛盾,并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在改革开放后四十多年,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得到了深化,我们党用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结合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形成了对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自觉,并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深化了对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认识。
第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创新发展。田教授认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社会矛盾学说进行了创新发展。田教授在通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之后,引用了文章中的三个小标题“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习和掌握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田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表达了马克思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同时从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和价值论层面对社会基本矛盾学说进行了创新发展。
第四,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创新发展的方法论启示。田教授在梳理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之后提出了马克思社会基本矛盾创新发展给当代中国的方法论启示。首先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中流砥柱;其次要在总体上更加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总布局,总体把握社会基本矛盾,建成全领域和全范围的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最后要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中认识到全球化的作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田教授的分享和体会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指导和激励了马院师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和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形成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和体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