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社科大长江学者系列讲座第三讲暨社科大马克思主义学术名家大讲堂第十期在线上如期开讲。本次讲座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建军教授,刘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思政课教指委委员。本次讲座题目为《深化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维国副教授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硕博师生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师生近300人聆听报告。
刘教授以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展开话题,鼓励同学们学懂学透新时代,深化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刘教授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
第一,如何理解新时代的含义。
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为我国发展指出了新的历史方位。刘教授指出,首先,新时代是相对于新时期而言的,两者是递进关系,新时代是新时期的“成长壮大”,而不是相反的关系。其次,就新时代的适用范围而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在国内和国际视野上,新时代是中国的新时代,不是人类社会的新时代。中国进入新时代,对世界产生一定影响。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主体的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再次,刘教授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新时代是怎样的时代。(1)走进富强的美好时代;(2)发起冲刺的关键时代,我们必须保持十足的干劲实现伟大梦想;(3)充满风险的危急时代,要重视国内各方面、多领域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4)团结奋进的拼搏时代。同时,刘教授还论述了新时代的精神气质:(1)自信豪迈。新时代要坚持四个自信,增强民族自信心,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大时代当中,要具备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愿景;(2)奋斗担当。要担当重大责任,敢于冒重大风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贡献力量;(3)紧张专注。要专注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4)敢斗必胜。新时代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第二,什么时候进入新时代。
刘教授用独特的理论眼光剖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三个“进入期”。十九大之前的五年奋斗是新时代出现的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十八大以来开始进入新时代。刘教授认为,十八届一中全会是新时代的起点,十九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点,到实现全面小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收尾点。刘教授的论述为我们打开了全新的理论视野,为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何时进入新时代”这一问题提供了崭新思路。
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多长。
刘教授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持续多久,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1)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决定是否为初级阶段的根本性因素。党的十三大指出,“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这个阶段。”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就是补短板,就是实现经济发展现代化,发展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任务。(2)历史任务的完成情况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持续时间。目前,我们依然没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按照“两步走”战略,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时,才有可能完成初级阶段的任务。(3)党宣布初级阶段结束的政治考量。从政治考量上讲,2035年不会宣布初级阶段的结束,到2050年应该宣布。此外,这仅仅代表着最初设计的初级阶段结束了,而进入了真正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应当将补短板的初级阶段同真正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起来,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如何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刘教授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何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刘教授强调,制度和治理是不能等同的,同时,发展和治理是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维度,发展的奇迹和治理的奇迹相辅相成。
第五,怎样把握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外部显著表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三个显著优势。刘教授将这十三个显著优势分为四类进行讲解,有利于我们更好把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1)根本政治架构的优势。包括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的优势;(2)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包括改革创新的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优势;(3)社会治理效能的优势。包括集中力量办大事、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理想信念和德才兼备的选人制度;(4)国家安全保障优势。包括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优势、一国两制的优势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势。
讲座最后,刘教授结合新冠疫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意义和影响、应对突发事件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对实现政治教育发展的启示等问题与同学们交流互动。刘建军教授是第二次做客社科大马克思主义学术名家大讲堂,本次讲座吸引了大量师生聆听学习。刘教授语言质朴轻松,深入浅出,讲解逻辑突出、体系完整,展现了一位理论水平精湛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广阔的理论视野和前瞻思路,令广大师生受益匪浅,反响强烈,好评如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