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病毒疫情蔓延以来,我校下达了延期开学及无故不得返校的通知,师生们短期无法回到课堂。特殊时期的“宅家”固然成为对社会的贡献,但对于精力充沛、求知若渴且任重道远的青年学子而言,学仍不可以已。如何利用漫长的假期进行学习充电,如何运用所学解答现实问题,我院18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几位“小马”们给出了他们的回答——
社会心理学必读书目——
#勒庞《乌合之众》#

“作者以讽刺的断言、重复的手段,不断向读者灌输他对群众心理的评判,即无意识、传染性、理性及逻辑缺失等,而激烈片面的言辞、缺乏论证的观点、浓重的精英主义色彩或许是该书最大的弊病。但反观此次疫情中众多消极的群体行为,比如微博、公众号、官媒评论的流水转发,又如接二连三的传谣与辟谣过程,再如听风就是雨的指责谩骂与不分情况地要求“抄作业...‘冲动、易变、情绪化’,勒庞对群体特点的描画虽有失偏颇,却也给我们警醒——控疫情也要控舆情,控病毒更要控人心。如何引导大众理性、冷静地辩证思考,如何使大众心理发挥正面、良性作用,是我们需要深思与探究的重要命题。”
——王静怡
中华传统思想之大成——
#《大学》、《中庸》#

“《大学》、《中庸》所蕴含的许多思想时至今日仍具现实意义。从制度层面来讲,公共医疗体系仍需不断健全,所谓‘三代之隆,其法寖备’,便体现着完备的制度体制对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性作用。
从人本身来讲,一方面,‘必有<关雎><麟趾>之意,然后可行周公之法度’,再好的制度也需要有好的执行者,因此要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疫能力,使之重视疫情而不恐慌;另一方面,‘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为政者要提高公信力,就要坚持信息透明、不弄虚作假,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此外,‘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启示我们注重防疫细节;‘事前定,则不困’警示我们做好事前预防,增强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做到有备无患。”
——冯迎春
人道主义精神真实写照——
#加缪《鼠疫》#

“<鼠疫>描绘了当鼠疫突降奥兰这所城市后的众生相。主角里厄医生在这场战役里始终忙碌奔波、恪尽职守,以忘我的精神鼓舞更多人投身与鼠疫的斗争中,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令我在重读此书时有了更多感触。其实鼠疫就是生活,在荒诞的现实面前,只有抛弃对神的幻想,保持理性、坚持战斗、相互协作,才能在与疫情的斗争中彰显人的尊严与价值。在此次疫情中,很多人因平凡人的风险而热泪盈眶,也深恶痛绝社会上的丑恶。但我们不能只做批评者,更要做建设者,不能因现实中的一些黑暗而灰心丧气甚至冷漠麻木,而要努力成为鲁迅笔下那‘唯一的光’,报效祖国。我们不必一味等待炬火,一点一点的烛光聚集起来,也能够点亮黑暗、改变世界。”
——卢凤仪
一代伟人予我辈之启迪——
#《毛泽东传》#
“<毛泽东传>让我看到了一位真实的毛主席:一是同大多数青年人一样,毛主席的童年和青年时代也有着叛逆、些许自负的一面,这样亲切的经历其实更能激励我们;二是每个人的成长都绝非一帆风顺,在信奉马克思主义前,毛主席也曾在传统儒学、维新思想等等中徘徊,但最可贵的是他始终未停下寻求真理的脚步,并以为社会做出贡献为己任。这样的品质无论是在那样的乱世,抑或是当下浮躁的中国社会都难能可贵。
这场疫情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看到了千千万万人民,尤其是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对历史进程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的确也出现了一些如红十字会这样的情况,破坏了国家的公信力。在国家处于重要转折期的当下,面对种种社会现实,我们要以毛主席为榜样为启迪,细细思考、探求真理,争取早日用理论武器解释、解决现实问题。”
——辛姝彤
回顾峥嵘历史、展望光辉未来——
#舒云《从西柏坡到中南海》#
“《从西柏坡到中南海》一书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巩固人民政权的光辉历程,将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展现在我的眼前,也令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共产党人建设国家、推动发展的决心与信心。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肆虐而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国难当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一份子都应该作出贡献。奋战在一线的党员、志愿者、医生、工人,秉承着战必胜的信念,发挥出了我们党艰苦奋战、愈战愈勇、不惧牺牲的意志品质。学习之余,特向奋战在一线的英雄们致敬!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虽然不能直接在前线出力,但也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出门、勤洗手、‘闷’死病毒,为打赢这场防疫攻坚战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相信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窦一搏
由此观之,小马们的学习札记真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啊!既有理论逻辑性较强的社科著作,又有富于阅读趣味的传记、小说等,可谓贯通古今、融汇中西。广泛涉猎马学科之外的各种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社科作品,不仅有助于我们开拓视野,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辩证、综合思维能力。此外,还有几位小马也分享了自己对于此次疫情的观点看法:
“作为普通群众,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相信国家相信党,管好自己不乱跑,不被带节奏,在特殊时期,政府与民众的相互信任至关重要。此外,这次疫情所暴露出的个别地方官僚主义问题、公共卫生机制的弊病等必然面临着整顿改革。”
——张静怡
“举国上下都很重视此次疫情,大到习主席统筹安排,小至村里封路。很多的一线医生无私奉献,也有很多普通百姓送菜送饭、捐款捐物,这些感人的事迹总令我忍不住掉眼泪。”
——程旭
“作为一个湖北恩施人,我见证着家乡城市正在经历的一切,见证着湖北乃至全国正在经历的一切。在疫情阴霾的笼罩下,生活在这座城里的人有恐慌、又焦虑,但也不乏温暖。城市实行了交通管制、生活用品由专人根据每户需求统一采发、政府公职人员随时在岗...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共同战疫’这四个字,不仅仅停留在对抗新型冠状病毒上,更是我们面对困难阻碍时的坚定信仰。”
——陈克正
“不可否认疫情严重这一事实,作为普通人,我能做到的就是每天关注电视新闻,日常生活中待在家里不出门,在捐款、提醒他人之余,独善其身也许是我们能做的最大贡献。要相信党和国家、相信医务工作者,谴责那些利用国难居心叵测图谋不轨之人。”
——包雅文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昔有顾宪成先生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不忘评议朝政,开一代“读书不忘救国”之风。如今疫情当前,马理论学子主动读书充电,利用闲暇时间补充知识,解决思想困惑,更不忘将所学与现实相结合,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充分发扬了马院人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更让我们看到了我院学子真挚浓烈的家国情怀。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习总书记2020新年贺词中的话语寄予着对青年一代的殷切盼望。就让我们继续刻苦学习理论知识,关注现实问题,坚定信念、奋斗不息,相信胜利终将属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