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新生:“终于等到你”

发布日期:2019-05-16   点击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目前由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专业组成。2018年马院共招收本科生47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29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7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人。

致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新同学的一封信

亲爱的2018级新同学:

你们好!虽然素未谋面,但对于你们的到来,以及你们到来后无限可能的精彩,我们已期待许久。在即将相逢的时刻,写这样一封信给你们,是欢迎,是期盼,更是我们彼此眼神的确认,是我们内心的相通。

当你们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十年的寒窗笃学,今夏的高考拼搏,这些或醇厚、或清冽的时光,已经悄然成为回忆。一个缘分、一份选择,牵引着你们,来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来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让我们相约在这里,继续书写青春无悔!

2018级新同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欢迎你们!这里,是你们的大学,这里,也将成为你们的母校。母校刚刚成立,尚处新生,但她根基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高殿堂——中国社会科学院,与40年来为国家培养哲学社会科学高层次人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同根同源;她立校伊始就肩负起了建设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文科大学、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她是根植于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学术和研究生教育沃土上的一株昂扬向上的新树,而你们,就是这株新树上吐露的新芽。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将全力汲取沃土中的养分去供给新芽的成长,枝繁叶茂之日,硕果累累之时,将是我们共同成长的见证!

2018级新同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欢迎你们!从此,“马院人”成为你们亮丽的生命底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你们未来的成长目标。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成果,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同志倡导新时代的青年应立鸿鹄志,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你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彰显着你们青春的朝气与自信。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个大家庭,你们不但可以构建扎实、系统的理论和学科基础,更能够浸润在高端的理论与实践双重探索环境中,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参与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伟大事业之中,在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的过程中留下你们奋斗的印记。

2018级新同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各位老师和在校同学欢迎你们!在你们踏入大学校门之前,作为过来人,我们还想跟你们聊几句心里话,提几点希望:

希望你们做好奋斗准备!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一代:“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正值青春芳华的你们,在打磨专业根基的大学里,请准备好奋斗。在理想和现实的碰撞中,希望你们摩擦出的是励志的火花和奋斗的火种。你们在拥有至真、至诚、至纯、至善的校园青春时,也要勇于接受求学、求知、求真路上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的青春无悔。这一切即将到来,请坦然地面对它、接受它,请相信,这一切苦乐年华都会变成你们成长中的经历与财富。

希望你们学会独立自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你们已经长大成人,离开父母、远离家乡,这是你们要学习独立生活、独立判断、独立成长的开始,自立、自律、自强,将成为你们成长路上的主旋律,而这也正是父母家人的期许。在社会和学校的大环境里,你们要明晰自己的奋斗目标,以不懈拼搏的努力、持之以恒的毅力,打造日积月累的学术实力,造就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格魅力。

希望你们珍惜美好时光!往事不可追,来日不可待。四年的大学生活转瞬即逝,同学们一定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读书思考,会让你们变得充实平和气自华;交流探讨,会让你们在思辨中接近事物本源;社会实践,会让你们在课堂之外感受社会学堂的博大;锻炼体魄,会让你们在未来人生路上增添更多的动力和底气。这一切,都需要你们珍惜韶华,理性规划,切不可在惶惶度日、虚度光阴中留下一声叹息。把握眼前,方能掌控未来;追逐理想,需要只争朝夕。

亲爱的2018级新同学,在网络无所不在、微信联系天下的时代,我们愿意写下这样一封信,写给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子的你们。言有尽而意无穷,希望你们坚守最初的信任和选择,面对未来的雄关漫道,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初心不改,风雨兼程,团结奋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人生最宝贵的大学校园,努力书写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零一八年八月

马克思主义学院亲爱的班主任&辅导员们

17级思政一班班主任 秦国伟

职称:副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北京首届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与党建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等相关领域研究。兼任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北京市委讲师团宣讲专家,北京高教学会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会理事。

2010年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工作新思路新实践研究”、教育部示范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选题“中国抗日战争历程研究”、中央编译局规划课题“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理念与实践研究”等多项课题。

主要著作和论文有:《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社会性弱势群体问题研究》、《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吸引和塑造青年——以安吴青训班为例》、《甲午前后晚清经世思想与西学的接榫——以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为中心》、《戊戌变法前后进化论思想如何揳入中国——以孙宝瑄日记为中心》、《康有为“两考”与士林评议——以戊戌前后青年知识分子为中心的考察》、《从功利境界到审美境界:试论新时期党史的资政育人功能》。

2015年所授《中国近代史》课程荣获教育部“精彩一课”称号。

17级思政二班班主任 王维国

王维国,男,河北成安县人,法学博士、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团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团队主讲教师,主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等课程。

主要从事社会伦理与道德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领域研究。

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善治之道——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伦理路径研究》《大学生感恩教育新视野》等专著6部,在《光明日报》《思想教育理论导刊》《道德与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等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获省级社科优秀研究成果一、二、三等奖各一项,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一项。多篇资政报告获省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多次参与中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重要文件的研制工作。

近三年,主持《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伦理路径研究》等教育部、民政部、团中央等部级课题6项,省级课题11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高校青年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跟踪研究》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招标项目1项、《社会治理的伦理路径与制度支持》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中国公民道德状况跟踪调查和突出问题治理研究》等国家社科重点项目2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伦理路径研究》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

省级青年拔尖人才人选、省级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省级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人选(两次)、市级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

18级思政班班主任 向征

简介:

向征,男,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法学、经济学双学士,法学硕士、博士,维也纳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伦理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研究。首届全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多年主持、参与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一般项目,中宣部理论通俗读物的研究与编写工作。

著作论文:

《诚信教育优化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论思想政治教育公信力,《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

德国如何建设社会诚信,《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

社会诚信与制度安排,《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中西方诚信知行观评析与诚信知行冲突的和解,《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机遇与挑战,《中国高等教育》,2017;

用好国际互联网,创新对外宣传方式,《人民论坛》,2017。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德诚信价值观教育比较研究”;

主持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西比较视阈下首都公民诚信价值观培育研究”;

主持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参与视野下首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机理研究”。

参与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管理权研究”;

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诚信制度体系建构研究”;

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诚信文化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中宣部《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丛书主要撰稿人;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编辑组核心成员。

18级马理论班班主任 史为磊

史为磊,男,中共中央党校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著作论文:

在《贵州师大学报(社科版)》《求实》《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社会主义研究》《中国青年社会科学》《红旗文稿》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中华民族最伟大梦想:“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研究》等2部学术专著。

科研项目:

主持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和动力源泉研究”、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探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研究”、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扬帆资助计划专项课题“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重大项目等课题。

所获荣誉:

荣获团中央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教工委、北京市教委评定的“2015年度首都大学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称号;首届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等。

论文节选: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历史征程。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历经40年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更加艰巨,必须坚持正确方法论,牢牢把握并善于运用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实践思维和人民至上思维。

——节选自《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的思维底蕴》,《红旗文稿》2018年第12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 梁璐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办公室

法学硕士

2018级的新同学们:

由衷地祝贺你们在高考的砥砺拼搏中脱颖而出,来到良乡小院,成为马院的一员。我是即将陪伴你们一同成长的辅导员老师。

真心地希望你们尽快完成身份的转换,适应大学生活;学会自立自省,找到发展方向;懂得独立思考,不被他人意见所裹挟。

大学,一幅新的人生画卷正在你们面前缓缓铺开,愿你们不忘初心,实现梦想,不负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