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学位授权点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学科建设 -- 博士学位授权点 -- 正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3 年

发布日期:2025-01-08   点击量: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3年)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下简称“社科大马 院”)直接承系1978年成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列系 和2014年成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 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2017年10月始,社科大马院整合设置 为中国社科院大学体系内,专门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 教学与科研的二级学院,承担全校本硕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 学工作,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博研究生及马克思主义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本科专业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招生就业、 学生管理等工作任务。 马克思主义的建设和发展,立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45年研究生培养的办学经验和办学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直接承 袭成立于2014年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多年 来,社科大马院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用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按照马克思主义学 科门类设置专业,创新人才选拔方式,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导师 打造一流师资队伍,构建了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体系,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马克思主义牢固地占据课堂教学阵地、 学术科研阵地和思想工作阵地,对我国马克思主义高端理论人才的培养机制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尝试。社科大马院的博士研 究生培养计划,为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理论研究、 教师队伍建设和思想文化宣传战线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力支撑。 较好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高 地的作用。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本硕博”一体化奠定了基 础。

二、学位授权点年度建设情况

(一) 基本条件建设情况

1.培养方向及师资队伍

本学科现设有6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 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学,现有学科领域覆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级学科下几乎所有的二级学科,三级学科方向基本覆盖了马 克思主义理论的所有研究领域。深入落实科教融合办学体系, 本学科整合了一支由特聘教授、岗位教师、专职教师和学业导 师构成的“四位一体”的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 好、专业素质优、发展潜力足的师资队伍。2022年度引进专职 教师 名。本学科现有本科生导师45人、硕士生导师44人、博 士生导师130余人(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特 聘博士生导师113人)、荣誉学部委员5人、学部委员4人、专 任教师127人。授课师资及导师团队除社科院外,还有全国人大、中央党校、教育部以及北大、复旦、人大、南开等高校。 教师入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 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文 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国家级人才项目110余人次,5人 给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17人担任国内外权威期刊主编、 副主编,30余人担任全国一级专业学会的会长、副会长。各培 养方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主要师资队伍情况。

2.科学研究及教学科研支撑平台

2023年,本学科获立项国家社科基金、中央马工程项目共

1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3项、一般 项目1项,青年专项1项,中央马工程重大项目2项、委托项 目1项;教育部青年专项1项,社科院重大创新项目4项,社 科院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2项,立项横向课题7项;集体项目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4-8卷2023年取得较大进展;出版专著

23部;发表学术论文334篇,其中顶级权威期刊论文12篇、核 心期刊论文183篇;在中央“三报一刊”发表理论文章19篇。 另外,还出版译著10部,发表译文26篇,出版年鉴1部、学 术资料2部、论文集1部,在其他重要报纸和重要网站发表理 论文章、学术论文100余篇,以及其他形式成果。 教育部思创中心完成思政司交办的多项研究任务,积极申 报北京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中心,成功举办“北京人文论坛”, 举办12期马克思主义学术名家大讲堂,学部委员形势与政策报告会4场。扎实推进科研育人,举办第三届全国马克思主义本 硕博论坛、第四届全国研究生21人论坛和第二届中国社会科学 院大学博士生论坛。 在本年度科研成果中,《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一至第二 卷)获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第八届“马克思主义研究优 秀成果”专著类三等奖。《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丛书》入选中 国社会科学院重大成果月度发布。《世界社会主义研究》首次入 选CSSCI来源期刊。《马克思的朋友圈》入选中宣部出版局指 导、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评选的2023年5月“中国好书”推 荐书目,并被中宣部《党建》杂志社评为“党建好书”。 本学 科教师参与脚本撰写、审读、审片工作的大型文献专题片《敢 教日月换新天》获得第27届电视文艺“星光奖” ;本学科教师 参与主创的2022年度重点电视专题片《领航》2023年获“中国 新闻奖”一等奖。

2023年,本学科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 “自我革命”“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新文化 使命”等重大主题,本学科主办、联合主办全国性学术论坛14

个,其中院马工程系列论坛4个;主办国际学术论坛3个,承 办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第十三届世界社会主义论坛”。

(二) 人才培养情况

2023年,学院培养毕业并取得相应学位共有本科生47人、 硕士1人、博士17人、“马骨干”博士92人毕业;截止2022

年12月,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1.5%,硕士毕业生就业率

100%,博士就业率98.2%。

1.落实国办、中办及校党委要求,对标全国重点马院标准 办好思政课。结合本硕博思政课的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在原 有教学内容基础上有机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开设“中国式现 代化大讲堂”,纳入我校思政课建设体系,作为学校“形势与政 策”课统筹建设,积极邀请党政领导干部上讲台; “学部委员+ 领导干部+学术名家”系列思政金课继续推进,《新时代“科教 深度融合型”形势与政策课立体化建设模式创新与实践》获评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北京市高校优质本科教案奖1项;面向全 体本科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 程;向中宣部提交《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报告》;参与落实推进学校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专题活动。 本年度“21世纪马克思主义大讲堂”第七讲邀请北京师范 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哲学院教授韩震做题为“意识形态安全 的文化审视与建构”的专题报告,第八讲邀请军事科学院少将 副政治委员周胜刚做题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的 专题报告,第九讲邀请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德米特里·诺维科夫作题 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与共产党人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的专题报告。

2.一流学科建设方面不断突破。本学科促进科研优势和教 学优势紧密结合,进一步健全完善系统的科教融合机制,完善 本硕博一体化设计、贯通性培养制度安排。扎实推进“马骨干” 项目,优化调整导师队伍,整合培养方案。“马克思主义理论” 入选社科大一流学科、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教育部优势学科。 完成目录外自主设置二级学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研究”的备案工作,牵头完成了“中共党史党建学”一 级学科的初步论证工作。

3.本学科建设单位中国社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顺利完成了 全国重点马院申报及考察工作。2023年11月9-10日,中宣部、 教育部组织相关专家考察组到学校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听取汇 报、师生座谈、查看资料、现场听课等方式,对我院的发展情 况、特色优势、存在不足有所了解。通过前期的积极申报,已 初步认定马克思主义学院进入全国重点马院行列。

(三) 服务贡献情况

1.高质量落实重大任务

本学科持续推进2022年立项的院领导牵头的学习贯彻二十 大精神中国社科院首批重大创新项目“‘两个结合’和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发表了大量阶段性成果,目前项目已基本完成。2023年还获立项研究阐释二十大精神院重 大创新项目3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新发展阶段重大理论问 题研究”“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实践进程与重大贡献研 究”“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研究”,目前研究工作 正按计划开展;本学科也参与了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出 版社组织的《中国式现代化“六观”丛书》的写作工作。

2.扎实落实中央交办重大项目

本学科参与中央马工程教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概论》的编写统稿工作。参与《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 报告》编写工作。参与中宣部宣传思想战线大调研工作,承担 中国社科院调研项目中的2项。落实中组部交办任务,成立工 作专班,连续集中攻关,完成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编写工作。落实中宣部交办任务,完成出版《“数”说新思想》, 参与主创的2022年度重点电视专题片《领航》2023年获“中国 新闻奖”一等奖。今年以来本学科还承担了中央马工程项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关重大问题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六个必须坚持’与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研究”,以及落实重要指示 批示特殊交办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实践中不断推 进和丰富发展研究”等重大项目,同时还参与了其他重要教材 的编写、审稿,重要讲话的起草等交办任务。

3.承担二十大精神宣传宣讲

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完成 《习近平关于文化传承发展论述摘编》,并由中国社科院中华民 族现代文明研究阐释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科研局)印发全院 所局级领导干部。本学科教师发表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相关文章50余篇,组织研讨会、论坛等8次, 学科下各期刊设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文化思想专栏, 网站、微博、公众号集中刊发相关研究阐释文章。获研究阐释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院重大创新项目1项: “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 和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贡献研究”。承担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 规划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最终成 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丛书》第一批7

本已列入中宣部重点出版计划,第二批8本正在根据盲审意见 和二十大精神进行修改完善。“新时代新思想标识性概念丛书” 第四辑7本已完成撰稿工作,进入出版程序,其中2本已出版。

三、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标全国重点马院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聚焦专 家组提出的建议,进一步推进科教融合、加大学科建设力度、 严格研究生培养管理,进一步落实发展规划、经费投入、职称 评定、条件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制定整改方案。

2.学科制度建设需进一步完善,捋顺科教融合机制,本硕博一体的教学部、教研室建设需要切实落地。

3.在课题研究、青年教师传帮带、国际学术交流、建设资 源统筹等方面需要继续推进深化科教融合战略。

四、下一步年度计划

1.加快形成一流的学科支撑体系。围绕“两个大局”,锚定 党和国家战略亟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打造政策 特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国 学”自设二级学科高质量发展,推进干部教育学等特色学科建 设。

2.加强有组织科研行为。有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和经典作家经典著作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 研究与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大体系”建设,努力产出具 有重大影响力的创新成果,实现教育部社科奖、北京市社科奖 的新突破。

3.按照《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普 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版)》的要求,进 一步明确建设思路,强化优势特色,在发展规划、经费投入、 职称评定、条件建设等方面落实支持政策,推动科教深度融合, 全方位加强重点马院建设。

4.开设“中国式现代化大讲堂”,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交叉 学科系列讲座,继续打造“学部委员+领导干部+学术名家”系列思政金课,申报教育部思政课教学示范中心。积极推进课 程思政工作。

5.加强高端研究平台建设。继续加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和北京市研究基地 北京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建设,积极推进校级研究平台21世 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