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4日下午三点,马克思主义主编论坛系列讲座第一讲在本科教学楼221举行,本次讲座由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社长、总编,《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主编何云峰教授担任主讲嘉宾,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马骨干博士及教师代表近百名人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维国老师主持。

何教授以“马克思劳动幸福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为主题,从劳动幸福理论的基本内涵、劳动幸福的应然性、劳动幸福的来源和实现途径、劳动幸福的三个维度、劳动幸福的历史过程性、劳动幸福的现实价值等六个方面,系统地为同学们介绍了马克思劳动幸福理论。
首先,何教授对“劳动”和“幸福”两个概念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并建立起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让同学们初步理解了劳动幸福理论的大致框架和基本内涵。劳动在这里应广泛地理解为任何人通过发挥自身智力和体力而展现有益性的过程。真正的幸福不同于快乐,是更深层次的愉悦。
其次,何教授立足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和基本原理,以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为切入点,详细地论述了劳动对人的不可或缺性和劳动幸福的应然性。同时何教授又紧密联系现实,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劳动异化——即抽象劳动对具体劳动的支配和统治——对劳动幸福的破坏,最终提出“劳动幸福权是人人拥有的不可转让的初始权利”的有力呼唤。
接着,在实现劳动幸福的现实路径方面,何教授建构了一个个人、他人、社会有机结合的“三角锥稳定结构”:个人是根本、他人是补充、社会是保障。何教授从劳动幸福的三个维度进一步分析了实现劳动幸福的现实路径,加深了同学们对劳动幸福的理解。何教授指出,劳动幸福的程度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解放程度、人的劳动尊严中。
最后,何教授立足现实情况,聚焦社会热点,运用劳动幸福理论对弱势群体保障、科技教育发展、社会价值导向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马克思劳动幸福理论对当代社会的重大意义。何教授指出,承认劳动幸福权是解决弱势群体的劳动幸福问题的保障。

何教授在讲座前介绍了《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的办刊特点、选摘要求。本次讲座启发了同学们对于“劳动”和“幸福”的思考,增进了编辑与作者的沟通交流,对于推进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主讲嘉宾介绍】何云峰,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拥有哲学、教育心理学双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社长、总编,《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主编, CSSCI来源集刊《现代基础教育研究》主编,《教育参考》主编,集刊《劳动哲学》主编。担任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所长、上海思维科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管理和教育心理学。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理论首倡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