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李正华教授谈“改天换地: 党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历程与经验”

发布日期:2021-06-03 浏览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史教育专题课第四讲暨马克思主义学术名家大讲堂第二十八讲:李正华教授谈“改天换地: 党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历程与经验”

2021年6月3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史教育专题课第四讲暨马克思主义学术名家大讲堂第二十八讲在研究生教学楼102教室开讲。此次邀请到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当代出版社社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正华教授。本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楠老师主持。

李正华教授的讲座分为四个部分: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成就与经验。

一、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49——1956)

李正华教授讲到,新中国的成立与新政权的巩固时期,我国采取了建立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三条基本外交方针、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等一系列重要措施与战略。在经济方面,实行“四面八方”的经济纲领,比较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一化三改”。李正华教授指出资本主义也可以进行工业化,但是在当时中国的条件下,资本主义工业化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工业化建设,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助于我国更快实现工业化。李正华教授启发同学们进行思考:为什么资本家愿意将商业拱手让出?对于这个问题,李正华教授解释到,因为中国共产党实行公私合营、和平赎买的政策,这对资本家而言是一种“解脱”。他们在旧社会要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发展艰难。但是公私合营以后,他们不仅可以继续经营企业,而且还能通过入股享受红利,这生动地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二、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1978)

李正华教授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阶段分成两个历史阶段进行讲述: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艰难探索阶段(1956—1966)和文化大革命阶段(1966——1976)。

李正华教授将社会主义的全面展开、艰难探索时期分为探索良好开端、探索中曲折发展、国民经济调整与“左”倾错误继续发展三个历史阶段。在探索良好开端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十大关系和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问题,召开中共八大,提出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学说,重视对民主和法治的理解,这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探索中曲折发展阶段,党内开展了整风运动与急于求成的大跃进运动,对主要矛盾的认识也发生了动摇;八届八中全会,扭转纠正“左”倾倾向不久后,“左”倾错误倾向又得到了发展。在国民经济调整与“左”倾错误继续发展时期,国家经历了三年灾害,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发展方针。而后中国又经历中苏论战,这样一系列复杂原因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李正华教授指出,一定要把大跃进与大跃进时期相区别,正确认识这两个历史名词的本质。在大跃进时期,中国的国防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1976—1978)

李正华教授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1976年到1978年中国在徘徊当中前进。在看待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问题上,对于文化大革命本身要持坚决的否定态度。但是要正视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以正确的历史观审视文化大革命。成功是财富,错误也是财富,关键在于要善于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四、成就与经验

李正华教授认为,党对社会主义探索的成就与经验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确立社会主义根本和基本制度(确立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确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第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进展;第三,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重要的积极成果;第四,创造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国际环境。

李正华教授指出,我们要铭记历史,正确看待党的历史上的伟大成就与曲折,不能忘记我党前辈作出的卓越贡献,不能忘记别人曾经给予的帮助,这样的历史观才是正确的历史观。

李正华教授讲述了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并对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问题给予了正确评价。李正华教授的讲座不仅使同学们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时期的党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而且有助于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更对同学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性。

文案| 记者团刘芷由

图片|崔雅雯

编辑|窦一搏